新闻中心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我院动态

中国绿色画报专访清大文产李季院长

日期:2018-09-04

《中国绿色画报》2018年9月刊的“绿色理论专栏以《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中国农村发展新时代》为题对清大文产(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李季院长进行了专访。



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中国农村发展新时代

                                                                       ——李季


      “食者生民之原,天下治乱,国家废兴存亡之本也。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继中国新农村建设战略后着眼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着力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也是着眼于解决新时代中国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尤其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矛盾的重大举措。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新时代,必将对中国农村发展改革产生深远影响。我结合国家政策和自身规划实践经验,就实施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战略意义、基本内涵、实施路径等方面谈几点认识。



为什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01


       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全世界范围内的乡村衰落问题。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突破50亿,这一天也被联合国定为“世界人口日”。196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例是33%,截至2016年,全球城市人口有40.27亿,而农村人口为34.15亿。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世界总人口的66%,农村人口将降至34%。其中,亚洲和非洲是增长的主力。这也意味着,如今已经突破70亿的世界人口中,有超过33亿的人生活在乡村。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全面推进城市改革,城市发展成效显著,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在农村,农村的发展进入深水区,一些地方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显得不够协调,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已经让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大面积的乡村凋敝景况,同时人才的流失导致缺乏治理农村的人,由此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例如:农村的“空心化”,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在村庄数量减少的同时,中国耕地的“边际化”问题。因此,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当时。


一、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中国城市与农村及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工业化是以牺牲部分农村发展利益为代价的,这样的发展策略是卓有成效的,能很快形成系统的工业体系与大规模的城市,但这样的发展已经让中国社会出现了一定的裂痕。乡村振兴战略正是解决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重大战略举措。


二、乡村振兴战略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要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原则、总要求和改革路径,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举措。


三、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占据大部分人口的农村这一矛盾若果得不到解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无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抓住了新时代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解决矛盾的有力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基本内涵
02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对新农村建设时期所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的全面发展和超越,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村发展中的具体表现,对我国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我认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

      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明确要求,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是检验和衡量我们是否达到乡村振兴的根本标准。产业兴旺是关键、生态宜居是前提、乡风文明是灵魂、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根本。


三、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如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城乡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彻底打破现存的城乡二元结构。

 


乡村振兴实施路径选择
03


       乡村振兴的战略指向是十分明确的,关键是如何选择战略路径。如果路径选择不当,就会走入歧途,以致后患无穷。从宏观层面看,基于当前现实需求的乡村振兴应选择五个方面的关键性战略路径。


一、坚持发展提升为乡村振兴明确目标指向

       乡村振兴是基于破解现实矛盾的新的战略构想,主要是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政策解决乡村发展中各种紧迫性的突出问题。因此,乡村振兴不是简单地回归历史,不是不加区分地全盘否定现实重回传统的乡村社会。


二、强化城乡融合为乡村振兴创新体制机制

      乡村振兴不是封闭的,不能只是局限在乡村内部重建和提升。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乡村振兴必然是开放性的,必须有城乡双重资源的集合和集成,既有农村内部资源的激活集聚,又有城市外部资源的整合进入。


三、推进农业适度规模为乡村振兴提供基本引领

      尽管当前我国在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提速的同时传统小农的数量总体上趋于减少,但现实表明,小农数量减少和小农转型发展是并行存在的,而且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也是可以相融共存的。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以适度规模政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四、全面深化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关键性动力

      乡村振兴必须在更深层次上从城乡两端全面激活资源,释放制度潜能。


五、完善市场机制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性支撑

      尽管乡村振兴需要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共同发挥作用,但市场机制的力量应当是决定性的。

 


乡村振兴之路实践探索与建议
04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现代乡村有着超越以往任何时代的作用及意义,有着其自身独特的内涵。这一战略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土地政策、教育政策、医疗政策等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的支持,需要政府在要素释放、财税金融体制上的支持,还需要乡村在现代化体系、规划架构、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同时也需要每个乡村振兴参与者在理论上的争鸣、行动上的奋进。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规划

       促进乡村振兴规划必须先行,国家应站在全国的宏观战略层面上制定好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各级地方政府也需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抓住重点难点,找准突破口,制定科学的乡村振兴规划或实施方案。


二、实行分类有序的推进策略

       我国乡村地域辽阔,村庄数量众多,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特点千差万别,发展水平更是十分悬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行差别化的政策和推进策略,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乡村振兴模式。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促进乡村振兴,需要各级政府在资金和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当前,可以考虑设立中央财政乡村振兴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乡村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乡村文化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以及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四、引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最大的制约是缺乏懂经营、能干又会干的人才、新型农民和“三农”工作队伍。要坚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引进一支新时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科研队伍和基层农业服务队伍。


五、调动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

      为调动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必须在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基础上深化农村产权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包容性的制度发展空间,为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乡村振兴—中国农村现代化发展展望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此背景下,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将有更多的农村地区,在城乡融合互动中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院概况 | 经典案例 | 招贤纳士
版权所有 清大文产(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单位 技术支持 北京网站建设原创先锋    京ICP备11029090号-1